一位“金融副省长”的超级深刻讲话稿:金融如何撬动招商引资?

一位“金融副省长”的超级深刻讲话稿:金融如何撬动招商引资?

1、金融政府和企业要加强转型升级项目策划,特别是未来型、战略性新兴项目。

市场上从来不缺钱。缺少的是资本感兴趣的项目。不要简单地抱怨银行不借钱给你。有时候,银行出错,但并非所有银行都同时出错。回头认真审视项目自身的生命力、竞争力,尤其是获利能力,才是进取之道。

目前,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都在招商引资,项目类型又是大同小异,就像当年一窝蜂上光伏项目一样,现在集中在电动汽车、锂电池、煤化工、火电等行业。历史惊人相似,思维、观念不变,考核机制、大环境不变,历史搞不好还会重演,再次去过剩产能不是梦。

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双创”,应大力发展创业投资业务。要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刺激各类资本竞相投入创投事业,使大大小小的创业项目都能比较容易获得起步阶段的启动资金,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孵化氛围。
金融业在去过剩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过程中腾出的资源,要以低成本用于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
2、给中国的商业银行更准确的功能定位。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必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牌照是一种受管制稀缺资源,美国高峰时期有1.8万家银行,每天都可能会有银行倒闭,而我国总共才只有几家商业银行。除了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关闭,再无任何银行倒闭。这说明,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具有相当程度的垄断性和专营性,商业银行的蛋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保护,别人不能轻易分吃。

但是问题在于,中国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似乎容易忽略上述背景,而更加强调,银行是企业,必须赚钱。特别是,一些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银行,更是强调必须对股东负责,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利润,因此制定了一套基于垄断的、单方面的制度化游戏规则,名为“制度管人”和“机器管人”,以确保自己的利润最大化。这就产生了当前一方面实体经济哀鸿遍野,而银行业赚的盆满钵满的社会现象。

2015年大量实体企业面临巨大的损失和破产,而银行业则抱怨缺乏实质性的利润增长。实体经济遭受严重损失,而银行业却赚取巨额利润,这是违反经济学定律的。这种现象不能归咎于金融机构,这是由于中我国对银行业功能定位不准造成的。

在金融业完全放开、竞争体制完善的情况下,如果银行还能够继续获利,我们就不应嫉妒,这就是银行的能力。但是,在当今这种金融业基本垄断和受保护的状态下,是否应该允许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套上一个笼子呢?



全文约7000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当前资源信息
资源编号:191205105701217
栏目类别:写作培训
资源格式:WORD
上传时间:2019-12-05 00:12
文档大小:48.790KB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
开通
会员
我的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