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体系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县紧扣“强筋铸魂、推动发展”主线,以解决基层治理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坚持高位统筹、固本强基、靶向施策,充分发挥党建“磁吸力”作用,不断完善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制度机制,绘就基层“善治”图景,构建“党建领治 红色聚绘”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激发基层治理“大能量”。主要做了“六道加法”。
一、“党建+政治”种好基层治理“责任田”。出台《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印发《关于成立县委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城市基层治理“党建联席会议”、县委常委班子成员包联社区制度,制定城市基层治理“书记项目”清单,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夯实部门、行业单位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责任,推动街道社区党建与驻区部门单位党建互联互动,推动城市治理由“单兵作战”向“互联互动”、“自我循环”向“融合发展”转变,形成一管到底、齐抓共管、共建共治的强大合力。
二、“党建+法治”提升专业治理“支撑力”。积极探索“法律保障护航”的乡村治理模式,大力推进警务进网格、一村(社区)一政法干警、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组织专业的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开展法律服务工作,解答群众疑惑,参与案件调解,普及法律知识,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风气。
三、“党建+自治”激发群众治理“组合拳”。实施“一网管理、四级联动、三化助推、二面受理、五说解疙瘩”“14325”工作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前哨”“吹哨”作用,带领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成立“为民服务延河大队”“道德公约巡逻队”“村民议事团”等,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心理健康服务、普法宣传、文明新风培育等活动,提升乡村治理“四化”水平。创新推行“民呼我应的需求清单、民需我有的资源清单、民困我为的项目清单”的“三张清单”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法,探索在职党员“双报到”项目化服务,结合“双报到”党员职业优势、兴趣特长,组建类型多样、作用明显、特色鲜明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围绕群众需求设置固定项目、特色项目,开展“送服务进社区、送爱心进楼院”“携手圆梦”等系列活动,实现治理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
全文约1600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