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警务机制创新经验材料
去年以来,我县以见警力、压警情、控发案为目标,成立全市首个“城区快警”,全力打造以“一三五”快速反应机制建设为核心,以屯警街面、动中备勤为重点的“城市快警”新型勤务机制。主要做法是:
一、从“标准化”维度发力,下好保障“棋子”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县公安局“一把手”任组长的快警工作领导小组,在特巡警大队下设“快警办”,负责协调落实快警工作。组织考察团赴**等地学习借鉴先进做法,及时总结经验,有效保障了“**快警”建设任务高效完成。
二是强化人员配备。打破主城区派出所管辖界限,将城区划分为6个网格,充分利用现有警务岗亭、警车以及医院、学校、企业警务室等警务资源,对应设置“快警驿站”执勤点,每个执勤点配备2名以上警力动中备勤,形成重点核心区域1分钟、人员密集场所3分钟、一般区域5分钟的快速出警“辐射圈”。
三是强化装备保障。分两期采购25辆警用摩托车和3辆巡逻防爆车,每个执勤点统一安装360度高清摄像头,配发防刺服、盾牌、钢叉等防护装备,每辆警用摩托车配齐10项标准化随车装备,快警配齐北斗定位、4G图传、音视频互通系统执法记录仪和统一执勤服装,切实将快警队伍打造成街面巡防的“屯兵点”、快速反应的“桥头堡”。
二、从“规范化”维度发力,搭好制度“架子”
一是规范统一培训制度。对标“交所融合”实战要求,为45名快警队员开设“快警课堂”,围绕纠纷调解、简易交通事故处置、突发事件快速反应等内容统一进行岗前专题培训,聘请专业教官开展急救知识、消防知识等应急救援科目培训演练,逐一考核过关,不断提高队员警务技能和实战本领,实现一警多能,一岗多能。
二是规范勤务运转制度。科学制定“快警”勤务模式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按照平战结合原则,整合龙城、黄花、泉山、芙蓉4个派出所和“**快警”警力资源,建立“四所一队”机动巡防机制,确保警力按需高效运转。
全文约1400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