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干部如何快速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任何能力都不可能由旁人直接传授,必须经过来回反复实践方可形成,公文写作能力亦然。下面就谈谈如何快速提升公文写作能力。一、为什么我们写材料觉得那么难
公文写作是一项精细科学的脑力劳动。它包含了许多层次的内容,不是主观上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而必须经过深入的研究与思考才能做好,这也正是大家感到材料难写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任何形式的写作都是主观对于客观的一种认知探索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人永远是主体,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说,造成“写不出”“写不好”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很好的开动脑筋,没有有效地、全面地对事物的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不重视
思想是行为的指南,进行公文写作,如果没有明确的思想目标,写作就会陷入被动和盲目。从自身情况来说是认识上的不重视。一方面缺乏足够的责任感,没有把公文写作放在应有的位置。即没有放在讲政治的高度、放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总结经验教训、外树形象的高度来审视和对待,因而缺乏写作的动力和方向;另一方面,对公文写作本身也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公文写作“无学”,认为公文写作和一般应用文一样,格式简单固定,写起来枯燥无味,没有什么学头;或者走向反面,认为公文写作种类繁多,结构各异,要求严格,自己知识积累不够,无从把握而不愿写。
二是思考不认真
有个别同志不脚踏实地地学习,而且总以为自己学过就一定会,满足于一知半解,平时积累少,所以在具体写作实践中就会无处下笔。有时候领受了任务,不做深入细致的分析思考和实践,拿来就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其实公文写作,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先要吃透上级的指示精神,认真掌握下级的具体情况,深思熟虑后有针对性地撰写,否则就会陷于盲目,行文写作特别是制发文件时很容易就会游离于行文要求和主题之外,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荒腔走板、离题万里,甚至犯原则性错误,造成恶劣影响。
三是实践不深入
公文写作的内容来自于实践,又具体指导服务于实践,这是公文写作区别于一般文学创作的重要特征。公文写作涵盖了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不注重在实践中区分把握,很容易在格式等方面彼此混淆。如果一味地凭感觉、想当然,对发生在身边的事物视若无睹,把握不住写作的主题和格式,结果往往因情况不明、思路不清而写不下去。
全文约6100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