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制内“写材料”的经验和建议清单
关于体制内“写材料”的经验和建议清单

1.在体制内工作,文字能力是必备素质,不一定要文采飞扬、妙笔生花,但至少得能写一篇结构完整、语言通畅的文章。
2.写材料是苦差,加班加点是常事,一定要摆正心态,扭转“给领导打工”的思想,树立“为自己而作”的意识,把写材料当成过程,而不是目的;当成训练方式,而不是工作手段。写作是一项可以伴随终身的技能,迟早会有用武之地的。
3.不能不会写,但也不能只会写。“笔杆子”的标签不一定是美誉,“秀才”的称号常常是个陷阱。要多向领导展示自己的另一面,特别是沟通协调的能力、办事办会的水平,否则以后都可能只与文字为伍、跟键盘相伴了。
4.文字水平的高低,跟晋升速度的快慢没有必然联系。百度下各级官员的履历,多数人都没有专职写材料的经历;观察下本单位的领导,也没几个是“笔杆子”出身。所以不要试图把写材料当成升官进爵的敲门砖,不仅敲不开,还容易砸到自己的脑袋。
5.材料写得好不好,跟学历没关系,跟专业没关系。公文写作不是文学创作,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优美的语句。框架完整、层次清晰、言之有物的文章,就是好材料。我见过的公文写作高手,没一个是中文系毕业的。
6.能者多劳,多劳者不多得的现象,在公文写作领域特别突出,这是由岗位的不可替代性决定的。脱离写材料的岗位,只有三条路:要么考走、要么晋升、要么等新人。
7.别花太多时间学习写作技巧,写材料没有捷径可走,“笔杆子”不是看“兵法”看出来的。有这闲工夫,不如多读几篇好文章,多搜集一些素材,多反思自己的材料。积累多了,写得多了,自然也就会了。
8.给任何人阅读的叫文章,给领导阅读的叫材料。你的观众没这么多,领导满意、上级认可就OK了。学着把领导的思路和观点当成指导思想,把领导的修改意见当成金玉良言。
9.好的材料都会有亮点,或是谋篇布局,或是遣词造句。对新手而言,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每篇材料里都有一句最亮的话,那种让人看完耳目一新、心头一颤的话。一个亮点能抹去无数平庸。
10.写材料会有成就感,比如在会议上听到领导口中读出的,是自己写的东西;在新闻报道上看到的,是自己提的观点。当然,这种感觉只会存在于前几年,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
11.不能只会东拼西凑、东抄西抄,当文字的“搬运工”。要学着看完一段文字后,用自己的话写出来,这样文章的可读性、口语化会强很多,对个人文字能力的锻炼也会更加有效。

12.网上的公文材料,大多粗鄙不堪,不值得花费过多功夫研究,也没有下载收藏的必要。推荐两位大神:一个是中组部的“笔杆子”徐文秀,一个


全文约1200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当前资源信息
资源编号:2111181803410882
栏目类别:素材资料
资源格式:WORD
上传时间:2021-11-16 18:04
文档大小:32.220KB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
开通
会员
我的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