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81页)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81页)

高中语文知识要点梳理

目 录

必修一

第一单元................................................................... 1

第二单元....................................................................2

第三单元................................................................... 6

第四单元................................................................... 8

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10

必修二

第一单元................................................................... 11

第二单元................................................................... 14

第三单元................................................................... 20

第四单元................................................................... 24

必修三

第一单元................................................................... 27

第二单元................................................................... 31

第三单元................................................................... 35

第四单元................................................................... 46

必修四

第一单元................................................................... 48

第二单元................................................................... 49

第三单元................................................................... 51

第四单元................................................................... 53

必修五

第一单元................................................................... 61

第二单元................................................................... 62

第三单元................................................................... 69

第四单元................................................................... 70

 

必修一内容梳理

第一单元——诗歌

一、单元教材及重点说明:

本单元有诗歌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普通妇女的歌颂之情。

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

如何体会诗中的情感呢?尤其是如何把握比较含蓄甚至隐晦的诗歌如《雨巷》等表达的思想情感呢?可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要多读,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即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即形象、物象,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要注意区分诗中的描述性意象和比喻性意象。描述性意象,在《再别康桥》用得较多,如 “云彩”“金柳”“波光”“水草”“星辉”“夏虫”等,而像《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则为比喻性意象(也称象征性意象),它们表达的诗人思想情感丰富深刻,更吸引人,因而更值得揣摩、品味。

二、学习要点:

第1课 沁园春·长沙

一、文学常识: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源于隋唐,盛行于宋。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

二、课文再现

背诵《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七律·长征》《浪淘沙·北戴河》

三、写作素材

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出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年青春激情的写照。

第2课 诗两首

雨巷

戴望舒

一、课文再现 背诵重点语段: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二、写作素材

春雨带来生的喜悦。



全文约55141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当前资源信息
资源编号:2305141821230397
栏目类别:素材资料
资源格式:WORD
上传时间:2023-05-09 01:37
文档大小:134.648KB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
开通
会员
我的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