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中出错率最高的20组词语和文字,看看你是不是都用对了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很多词语和文字看着相近或者发音相同,但意思和用途千差万别,使用起来经常混淆,尤其是在公文中常常被错误使用。
下面20组词语和文字被错误使用的概率就非常高,在写作公文时要格外注意。
1.“必须”与“必需”
二者的词性不同。“必须”是副词,“必需”是动词。
二者所修饰搭配的成分不同。“必须”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必需”用在名词前作谓语或定语。
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必须”侧重于一定要做,带有命令的语气,而“必需”侧重于一定要有,说明不可或缺。
例如,“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指出”“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医疗是人民必需”“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
2.“交代”与“交待”
“交代”有三层意思:一为“把经手的事务移交给接替的人”,类似于“交接”,例如“交代工作”;二为“嘱咐”,例如“他一再交代我们要注意工程质量”;三为“把事情或意见向有关的人说明”或“把罪行坦白出来”,比如“交代政策”“交代问题”。
“交待”有两层意见,一为“同‘交代’”;二为“完结(指结局不如意的,含诙谐意)”,例如“差点把自己给交待进去了”。
公文中,一般用“交代”,不用“交待”。
3.“其他”与“其它”
两者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别的”、“另外的”的意思,但是“其他”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而“其它”只用于事物。并且,在公文中,统一规范使用“其他”。
4.“截止”与“截至”
截至,表示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停止,但没有结束,后面继续展开。例如“截至昨天”、“截至某月某日”、“截至目前”。
截止,表示在某一时刻停止,强调"停止";“截止“通常在时间词之后使用。例如“网上注册将在明天截止”。
5.“制定”与“制订”
“定”更重视结果,“订”则更强调过程。如果指将要或者已经出台什么政策、制度,用“制定”;而如果是正在进行、在讨论、研究等的过程中,则用“制订”。
公文中,一般采用的是“制定””,“制订”用的较少。例如“制定了x项制度”、“制定实施方案”。
6.“泄露”与“泄漏”
泄露:不应该让他人知晓的事情,却被他人知晓了。例如,“你怎么可以将这次行动计划泄露给他!”,“此文件是公司内部重要文件,切勿泄露!”
泄漏:气体或者液体的漏出,从而造成一定的损失。例如,“消防员们正在修复泄漏的天然气管子。”,“这次化工厂能源的泄漏,造成了极大损失。”
注意,在公文中,若与泄密在一起使用时,规范的用法是“泄露”。
7.“暂行”与“试行”
两者的意思基本相同,都是指为了检验法律规范、某项措施的效果,先将制定出来的法律规范、措施实行一段时间,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加以修改完善,然后再正式颁布。
只是具体使用的时候,一般说,“……暂行条例”、“……暂行办法”、“……暂行规定”,“……办法(试行)”、“……规定(试行)”。
8.“检查”和“检察”
检查:主要指查看、核查问题,例如“检查作业”、“安全大检查”。
检察:主要指考察、研究。
在行政语境中,“检察”专指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为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而审查一定法律事实的活动。如,检察机关、检察案情。
9.“功夫”和“工夫”
“工夫”和“功夫”都是名词,在表示跟时间有关的意思时,二者的使用常出现混乱,如“一眨眼工(功)夫他就不见了”“我没工(功)夫陪你看电影”,“工夫”和“功夫”在这里是相同的意思,可以通用。
全文约2663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